5月19日是福建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統一專題宣傳日,廈門市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全市各區、各部門在外來工較為集中的工業區或人流密集處設立了30多個點開展集中宣傳,并公開投訴舉報電話、欠薪線索反映平臺等投訴渠道。據悉,在過去的一年里,廈門全市受理各類勞動糾紛訴求15454件,追回補發工資金額847萬多元。(5月20日 《海峽導報》)
廈門依法為農民工“護薪”,捍衛勞動者尊嚴,值得點贊!當前,廣大農民工活躍在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已經成為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農民工也是家庭的“頂梁柱”,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一個家。因此,治理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頑疾”,體現著社會治理水平,更關乎萬千家庭冷暖。
農民工是全面小康的建設者和參與者,理所應當享受小康成果。工資動輒被拖欠,不僅僅是他們自己面臨的難題,更是小康路上全社會要共同面對的考題。對一個社會來說,勞動有尊嚴,文明才有底氣。讓勞動者有尊嚴地生活,是我們國家的共識,也是人民享有獲得感的實踐體現。
法者,天下之準繩也。拖欠農民工工資是社會問題,也是法律問題。有法治保障、治理給力,就能把農民工合法權益維護好、勞動尊嚴捍衛好,就能讓他們體面勞動、舒心工作、全面發展。總之,各地要把《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宣傳月活動扎扎實實開展好。同時,更要執行好《條例》,不斷織密公平正義的守護網,推動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得到根治,也將創造一個更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