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們正準備對一起仿冒公司品牌的行為進行維權。”5月11日,成都書聲科技有限公司法務譚倩告訴記者,公司深受網絡侵權行為困擾,每年遇到的網絡侵權行為就有100多起。
近年來,企業和網民對各種網絡亂象反映強烈,為營造清朗營商網絡環境,四川當前正集中整治侵害企業及企業家合法權益的網絡亂象。
優化營商網絡環境,企業和企業家又有哪些期盼?
處置網絡侵權“舉證難”“周期長”
企業期待開放更多維權快速渠道
在兒童閱讀領域深耕多年的成都書聲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開發原創圖書、在線兒童閱讀視頻等產品。近年來,該公司發現在小紅書、淘寶等平臺,一些商家會把公司的兒童閱讀視頻錄制下來進行低價出售,或者免費放在互聯網平臺上吸引流量。
“每年我們至少要起訴七八十件侵權案件。”譚倩介紹,訴訟流程一般需要3個月至半年時間,最長甚至要1年左右,且判決金額較低,難以挽回公司的經濟損失。
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經常遭遇網絡侵權行為。部分自媒體和營銷號為賺取流量,會以“標題黨”等形式發布文章,傳播誤導性信息,對公司造成負面影響。
面對網絡侵權,企業常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一方面企業對于如何應對這些信息沒有太多辦法,另一方面采取法律手段成本太高,且涉及證據固定、主觀惡意的判定也比較難。“此前我們也曾與發布這些信息的互聯網平臺進行過溝通,但收效甚微。”彩虹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公司對網上的不實信息都沒有很好的處理辦法,只能集中精力做好產品,用產品質量說話。
省內一家知名酒企也透露,近年來,公司雖然建立“7×24小時”監測機制,對網絡侵權行為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但還是存在網絡侵權“勢頭猛”、舉報“舉證難”、處置“周期長”等情況。今年1—4月,公司共計監測到1531條侵權信息,處置成功185條,自行處理侵權信息的成功率僅有12%。
“我們希望加大對不良自媒體的打擊力度,指導企業加強與重點媒體的溝通協調;同時簡化流程,開放更多快速維權渠道,加強專項行動頻次和保護措施,指導企業精準維權,為企業的合法權益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上述酒企相關負責人表示。
將開通涉企“舉報辟謠”綠色通道
企業期待能進一步明確舉證等相關標準
為營造清朗營商網絡環境,四川多個平臺已開通“涉企侵權舉報專區”,開展舉報受理處置工作。省委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還將開通涉企“舉報辟謠”綠色通道,啟動電話、網站、公眾號、小程序“舉報辟謠標準指引”,升級舉報線索快速受理、會商研判、意見答復閉環流程,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
不少企業對涉企“舉報辟謠”綠色通道表達了極大興趣。“部分互聯網平臺,即使提供了商標和侵權事實也不會受理。相信政府部門介入后,能對網絡亂象形成威懾,我們也會利用這個渠道更好地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譚倩說。
彩虹集團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網信部門開通涉企“舉報辟謠”的綠色通道后,企業多了一條很好的維權渠道,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強協同聯動作用,有效遏制網絡侵權行為。
“我們感受到相關職能部門對優化營商網絡環境的重視。”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網絡侵權問題的處理周期長,有了涉企“舉報辟謠”綠色通道,相關問題的處理可以進一步提速,有助于企業及時消除影響。“希望相關部門能在舉證和侵權事實認定上明確相關標準,并給予一定指導。”
變被動防御為主動監測
社會廣泛參與優化營商網絡環境
守護清朗有序的網絡空間,既需要企業主動作為也需要社會廣泛參與。近年來,川航集團通過在公司官網開設集團出資企業全次級企業名單查詢窗口,方便社會各界查詢、監督,同時嚴厲打擊假冒國企行為,實現被動防御向主動監測的轉變,營造依法合規、守信經營的營商網絡環境。
“我們呼吁廣大網民積極參與監督,可通過網信部門開通的舉報平臺、熱線、郵箱多種方式及時舉報違法違規行為,共同維護健康有序的網絡空間,助力四川高質量發展。”川航集團相關負責人說。
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四川省營商環境研究院院長劉鳳建議,鑒于網絡侵權發生的苗頭隱蔽,難以預警,一旦形成爆點擴散迅猛,社會影響廣泛,更需要發揮多元共治力量。主流媒體正面引導快速反應,受害企業積極舉證維權,自媒體加強自律,公眾不盲從、理性參與……多方協同優化網絡環境,為經營主體共同撐起法治的網絡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