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多年的發展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更加完善。大數據時代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及資源有所拓展,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同時,新時代,我國將成為創新型國家,逐步實現各個領域的突破性發展,并形成數字中國及智慧社會。在此背景下,興義民族師范學院積極探索教育信息化理論的落實路徑,利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優化思政教育模式,致力于為學生提供自由發展的平臺。
依托大數據整合思政教學資源
大數據時代是資源整合的時代,是體現數據與信息價值的時代。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后,《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進一步推進了現代信息化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進程,教育信息化也成為高校教育的重點。大數據是教育信息化重要支撐力量之一,學院教師依托大數據整合思政教育資源,消除不良信息對學生的誤導、誘導,致力于增強思想政治課程內容與生活及社會實際的聯系性,在尊重學生思想及行為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學習素材,使學生通過探究、實踐等一系列活動不斷提高政治素養與思想覺悟。
例如在講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主要內容”相關知識時,學院思政教師通過各大網站,結合黨的十九大、“一帶一路”倡議等進行數據篩選分析,通過熱點話題引導,賦予學生時代發展新思維,轉變了學生對思想政治學習的態度,契合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符合當下教育教學方式創新的實際情況。
借助大數據全面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凸顯,并成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黨和國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及文件,指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黨的十九大召開后,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更加深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也有所拓展。雖然大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認識及道德觀念,但在新媒體迅猛發展的新時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動搖,甚至會驅使其做出過激的行為。大學生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重要的人才力量,其政治素養、思想覺悟、科學人文素質不僅會影響其對事物的看法及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認同感,還與新時代我國發展前途息息相關。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面臨的首要挑戰即為不良信息對學生思想的侵害。為此,學院結合校園論壇跟蹤、微博、互聯網問卷調查情況、師生交流群等全面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借助大數據,能夠使思政教育內容契合時代的脈搏,賦予學生新時代的思維,還能夠提高思政教學質量,豐富和完善思政教育模式。
利用大數據構建協同育人機制
大數據不僅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整合性、系統性的思維。在大數據思維下,思政教育工作不僅是高校的責任,教育范圍不應限制在課堂或校內,教育資源也并非單純地指向思政課程,而是全社會參與、全過程育人、全員負責的協同育人機制。為此,學院積極統籌各種教育資源,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首先,夯實學校教育基礎,通過轉變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其次,利用大數據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間,積極建立網上思想政治教育平臺,使學生的學習時間自由化、充實化;再其次,提高專業課教師的政治素養與思想覺悟,使其自覺承擔育人的職責,并在專業課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員、全科育人氛圍;最后,充分利用大數據建立微信群、主流門戶網站、公共主頁等各類平臺,牢牢占領思政教育新高地,把握宣傳的主動權。同時,要注重數據及思政教育資源的共建與共享,增強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與機會,培養“知行合一”的復合型、應用型、交流型人才。
運用大數據改進思政課評價方式
傳統思政課評價方式以考試為主,缺乏與實際的聯系,導致學生理論基礎知識不扎實、實踐能力不足。為此,學院運用大數據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了解其在思政學習上的優勢及存在的不足。同時,教師也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交流、討論,充分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并在平臺上與教師構建互動關系,體現“身教”對學生思想及觀念的積極影響。此外,利用大數據對學生心理進行“畫像”,從情感、態度等多個層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進行差異化指導,不僅顯著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體驗感,還能夠使學生在合作與交流中提高道德品質,提升政治理論素養和內在修養。
結合大數據促進思政課內涵式發展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始終秉承立德樹人的理念,致力于將學生培養為具有正確政治思想及政治認識、遠大政治抱負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同時,積極踐行相關要求,勇擔新使命,結合大數據探索“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設,積極解決黨建工作與學術建設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繼而將黨建思想滲透至教學與教研各個環節中,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使其帶動全體一線教師踐行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增強思想政治教師隊伍的凝聚力,推動了思想政治教學、教研等中心工作的內涵式發展。
大數據時代條件下,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終堅持教育立德樹人的本質,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同時,以社會熱點為載體,培養學生運用科學思維及科學精神解讀社會熱點的能力,繼而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此外,運用大數據構建協同育人機制,充分發揮各類教育資源的作用,為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改善教育教學環境,提升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和實用性。
(南京大學哲學系2018級博士研究生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教師 王安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