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各地不少辛苦一整年卻被欠薪的農民工再次走上艱辛的討薪之路。記者調查發現,在農民工欠薪案件多發的建筑領域,常會出現一種“尾款怪象”,即在工程項目施工期間,農民工大多都能順利拿到工錢,但工程項目一旦進入尾聲或竣工,他們想要領到尾款,卻會遇到老板的各種拖延理由,最終引發欠薪案件。
近年來,國家在農民工工資清欠治理工作上不斷“加碼”,并取得階段性成效,這是好事,但現實中出現的這種“尾款怪象”不容忽視。農民工被拖欠的工資,“老板們”要么硬拖不給,要么如擠牙膏一般,擠一點給一點。雖然現在很少出現完全不給的情況,可要拿到尾款卻難上加難,“能拖就拖”已成為一些人的慣用招數。調查發現,“尾款怪象”的發生,究其根本主要包括內外兩大原因,外在原因是“上頭打架,下頭遭殃”,層層墊資施工讓農民工成為犧牲品。內在原因是農民工長期處于弱勢地位,維權意識較低,發現欠薪問題大多只會忍。但無論如何,此類“尾款”都是農民工應按時得到的工資薪酬,“怪象”本質還是欠薪,有關部門對此不能見怪不怪,而是亟待對癥下藥,加以鏟除。
治理欠薪“頑疾”關鍵要讓政策真正落地,國家已針對農民工欠薪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文件,這為鏟除“尾款怪象”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各地應在已有的聯合治理機制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管職責,嚴格落實,切實落實行業主管部門責任,加強各部門日常聯合檢查力度,讓“尾款怪象”無所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