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促進行動方案》提出,要促進社區居民就近就業、充分就業。以社區為載體,聚焦困難群體就業,實施“三公里”就業圈建設,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以建設“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為抓手,持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及其他有就業意愿的勞動者盡快實現就業,減少失業人數,縮短失業時間,推動更加充分就業。2022年力爭40%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2025年70%以上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
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匹配。聚焦勞動力資源供求信息不對稱、技術工人緊缺等難題,發揮組織就業、技能就業的重要作用,著力解決企業缺工問題。2022年高校畢業生留皖就業率達70%以上,到2025年高校畢業生留皖就業率達73%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給,年均新增技能人才30萬人;舉辦招聘會不少于1萬場次,達成就業意向不少于20萬人。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關系到千家萬戶。今年,我省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超過70萬人,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2022屆高校畢業生預計達46.12萬人,青年就業問題更加突出。5月25日,中共安徽省委辦公廳、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就業促進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著力解決社區“三公里”內困難群體就業不充分、省域范圍內勞動用工信息不對稱等突出問題,在尊重勞動者自主擇業的同時,進一步發揮政府促進、市場調節的作用,織密就業幫扶“一張網”,為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更多暖心服務。
聚焦重點,讓更多老百姓好就業、就好業
日前,在合肥市包河區包公街道包河萬達廣場,一場“2022年智慧包河‘職’等你來”社區招聘會成功舉辦,家住附近的談女士參加了這場招聘會,給自己物色一份適合的崗位。她告訴記者:“希望這樣的社區招聘會能多舉辦幾場,一次性可以和多家企業溝通,機會很多,方便又高效。”
為回應老百姓“呼聲”,促進社區居民就近就業、充分就業,《行動方案》要求,要以社區為載體,聚焦困難群體就業,實施“三公里”就業圈建設,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以建設“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為抓手,持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及其他有就業意愿的勞動者盡快實現就業,減少失業人數,縮短失業時間,推動更加充分就業。2022年力爭40%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2025年70%以上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行動方案》要求,要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匹配。聚焦勞動力資源供求信息不對稱、技術工人緊缺等難題,發揮組織就業、技能就業的重要作用,著力解決企業缺工問題。2022年高校畢業生留皖就業率達70%以上,到2025年高校畢業生留皖就業率達73%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給,年均新增技能人才30萬人;舉辦招聘會不少于1萬場次,達成就業意向不少于20萬人。
多措并舉,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快享
為打通就業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動充分就業,《行動方案》提出,以社區服務為載體,助力“家門口”就業。創新社區就業服務平臺,大力開展“三公里”就業圈建設,促進更多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綜合運用資金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政策,按規定給予市場主體各類就業創業補貼,穩定崗位供給。幫扶社區困難群體就業,每年開發公益性崗位5萬個左右,托底安置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困難人員,確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員都能得到公益性崗位安置。
《行動方案》指出,以擴容提質為關鍵,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高校畢業生省內就業,大力實施“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供給。落實大學生租房政策、生活補貼等,逐步降低高校畢業生購房門檻。促進農民工省內就業,扎實推進“兩強一增”工作,加強在鄉農民工定期聯系和分級分類服務,暢通就業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動態更新的崗位儲備機制和多方聯動的快速響應機制。推動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開展退役軍人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就業起航”行動;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激勵更多皖籍退役軍人回鄉創業。
為了搭好勞動力供需雙方精準對接的“橋梁”,《行動方案》提出,以供需匹配為抓手,強化企業用工服務。建立重點企業用工服務機制,健全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落實用工包保責任制。建立勞動力資源協作聯盟。發揮皖北地區人力資源優勢,對接皖江地區承接產業轉移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促進皖北勞動者省內轉移就業。打造全省求職用工“一網通”平臺,健全安徽公共招聘網運行機制。同時,擴大技能人才供給。
以提升質量為支撐,深化多元服務機制。發揮多元服務主體作用,培育一批有核心產品、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5A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一批聚焦主業、專精特新的中小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組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
精準服務,促進就業崗位供需匹配
正是一年求職季,招聘市場火熱,不少企業正為招攬人才忙碌,求職者也為尋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奔波著。我省將為勞動者和企業提供哪些支持?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實現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將著力幫助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便捷掌握就業政策、崗位招聘信息等,達到“三公里”內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實現就業的目標;加大對家政服務、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支持力度,按規定給予各類就業創業補貼;鼓勵各地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形態就業崗位,滿足社區居民不同就業需求。加強對社區周邊個體工商戶等實體的崗位需求摸排,及時精準推送給社區居民。
據了解,對于促進重點群體就業,我省將進一步實施“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優先在“雙一流”高校依托校友會、聯誼會等布局建設“筑夢江淮服務站”。推動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投身城鄉社區服務和鄉村振興領域。每年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5萬個左右,確保每一名有見習需求的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夠參加見習活動。2022年,開發3萬個就業見習崗位,安排未就業畢業生開展3至6個月就業見習、參與疫情防控等服務。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專場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