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到融水鎮苗美家園的楊息原是一名聾啞人,平時靠手語、寫字與人溝通。“他來應聘時,我就接收了。他一天能縫七八十件衣服。”9月1日,廣西森迪服裝有限公司老板鄭崇丕說。該公司是融水引進的扶貧項目,目前,已解決搬遷人口90人就業,3人為殘疾人,楊息原是其中一個。
近年來,該縣通過園區建設、景區打造、工廠引進、崗位開發等方式,拓寬就業渠道,確保搬遷勞動力人口實現就業。在搬遷安置點苗家小鎮附近,該縣打造以竹木加工、農副產品加工、電子產品加工為主的扶貧產業園。目前,產業園投入資金6583萬元建設標準廠房,有32家企業報名入園,已簽約18家,投產15家,待投產1家,在建2家。產業園建成后可容納企業45家,提供1萬多個就業崗位。目前,產業園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402人。
在搬遷安置點苗美社區附近,該縣投入粵桂幫扶資金建成占地650畝“夢嗚苗寨”苗族文化體驗園,年吸引游客300萬人次。目前,體驗園解決150人就業。“白天完成社員的事,晚上當演員,月收入4000多元。”從桿洞鄉錦洞村搬遷至夢嗚苗寨的貧困戶潘杰輝說,他家已經脫貧。
同時,該縣發揮搬遷安置點的優勢,以減免租金等方式引進農產品、手工業等來料加工工廠,利用民族非物質文化、返鄉創業帶頭人等辦法建立扶貧車間;建立小區商鋪、微市場和微車間,提供就業創業崗位。截至8月底,該縣縣城所在地易地扶貧搬遷點共安置3162戶1.3萬人,7168人實現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