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會寧縣2014年11月啟動的警察招錄計劃,引得大批基層教師離崗,轉而成為公安戰線的一分子。此次招錄的189名警察 中,有171名來自教師行業,其中不乏許多骨干老師,包括一名小學校長和一名幼兒園副園長。面對此情此景,不少人憂心忡忡,擔心會給當地教育帶來巨大的傷 害。
近年來,類似會寧警察招考引發的教師離職潮,在其他一些地方也曾發生過。離職的原因各不一樣,但都與待遇有關。一些地方基層警察的待遇與鄉村教師相比,也就是每個月多幾百元。區區幾百元,就能讓這些鄉村教師放棄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問題究竟出在哪里?
據《中國青年報》最近報道,國家社科基金課題《中國城鎮化進程中西部底層孩子們階層再生產發生的日常機制及策略干預研究》,深入到中國西部農業 縣四川芥縣最為偏遠的一所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云鄉學校,進行為期近三個月的駐村研究和后續跟蹤。調查發現,農村教師收入差、地位低,直接影響到他們在 少年學生心中的地位。鄉間少年對他們所能接觸到的唯一的“知識代言者”——底層學校中的教師,更多的是“瞧不起”。留守少年九年級男孩張洋甚至“口出狂言”,稱他們的老師是“淘汰產品”。
課題報告認為,農村老師收入差、地位低的尷尬現實,也使少年們心中不斷強化讀書無用的邏輯。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2010-2013年間,全國鄉村教師數量由472.95萬降為330.45萬,流失率達30%多。鄉村教師“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已成為普遍現象。
2014年初,東北師范大學[微博]農村教育研究所發布了《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2》。在對全國9個省份、19個區縣、174所學校共5285名 教師進行調查后,報告發現,農村教育雖然得到了硬件上的改善,但由于工資待遇低下,職稱評定難,在榮譽體系中處于末端,農村教師這個職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 力卻日益減弱。
調查發現,鄉鎮初中教師晉升高級職稱,平均要比城市和縣城晚近兩年,村屯小學教師要晉升高級職稱,則要比縣城小學教師晚4年半。在工作壓力方 面,農村教師要承擔比一般城鎮教師更重的教學任務,村小教師平均每人要教2.38門課程,縣城和鄉鎮小學教師則只教1.14和1.41門課。
據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馬德秀了解,農村教師工資水平與城鎮教師相比有較大差距,總體上農村教師平均收入只有當地外出務工人員收入的 一半;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等繳納問題不同程度存在,安置房、周轉房等配套設施建設難以滿足需求,農村教師住房困難成為普遍問題。
去年11月,中國教育報刊發河北經貿大學商學院[微博]、保定學院青年教師對河北省中南部農村中小學[微博]教師收入、住房及醫療保障狀況的一份調查報告,報告 顯示,86%的農村教師收入在1000元至3000元,同時69%以上的教師家庭月消費支出在1000元至3000元。也就是說,一個基層教師的月工資收 入僅夠維持基本的家庭消費支出。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給鄉村教師帶來希望
國務院6月初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提出要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各地要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依法 為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費。加快實施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住房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統籌予以 解決。按照《計劃》, 330萬鄉村教師的工資待遇將有明顯提高,生活待遇將獲得較大改善,這次可以預期的鄉村教師漲工資,受到了公眾的一致贊同,被稱為“最無爭議漲薪”。有評 論指出,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讓他們除了“放不下孩子們”之外,可以有更多的理由和熱情留在這片土地上。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表示,這次《計劃》提出強有力的舉措來切實提高鄉村教師生活待遇,一是全面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 策,讓每一位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都能享受到生活補助,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二是要求各地一定要依法保證鄉村教師的工資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微博]的工 資水平,并按規定解決好社會保險、醫療、住房等問題,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長期從教。
《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制定的參與者北京師范大學[微博]袁桂林教授表示:“待遇要增加到使農村教師崗位有足夠吸引力,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辦法。”。
“市區學校的一位老師說,你們學校多好啊,每個月可以多拿200元。我反過來問他,那你為啥不去?不吭聲了。”尹文明是河北邢臺市南陳村小學的 副校長,他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目前當地給農村學校教師每月補貼200元還是吸引力不高,“我感覺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必須要幅度大,必須讓人家眼紅,這樣才 會有城里的老師主動去農村”。
袁桂林贊同尹文明的觀點,認為《計劃》提出的解決農村教師問題的舉措還有很大的挖掘空間,“比如待遇問題,僅僅是說彌補過去拖欠的問題,過去有 一些政策沒有落實,包括福利、配套的補助等,《計劃》中并沒有明確說提高教師工資,而是強調政策都要落到實處,具體怎么落實不清楚。”
袁桂林認為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的第二個問題是教師流動:“現在的做法還是多年前的對口交流,是單向的,讓城市老師到農村‘鍍金’,回來再評資晉級。雙向流動做不起來。”
袁桂林提出:“能不能讓鄉村教師也到城里來工作一年?農村老師沒有流動的權利,這是最大的失落。他們之所以會有倦怠感,沒有鉆研業務的動力,就是因為缺少業務提升的通道。不強調雙向和全員,就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問題。”
感動、贊許的同時,也有不少教師聯系自身實際,對實施與落實階段可能出現的問題表示擔心,期盼《計劃》能夠真正為鄉村教師帶來改變。
一盼政策速執行。“看起來熱血沸騰,但是對大多數農村一線教師來說,總感覺這個夢還很遙遠”;“政策出發點很好,只是擔心后期的執行力”,不少教師希望,這項計劃能夠迅速從國家政策變成廣大鄉村教師的實惠。
二盼措施落實處。“這項計劃的制定看著很豐滿,就怕現實太骨感”;“計劃是好,可還是沒有硬性指標,到了地方會不會‘縮水’?”許多教師對《計劃》的內容表示支持,但擔心在地方落實時操作性不夠強。
三盼權益得保障。不少教師提出,雖然《計劃》內容對鄉村教師的職稱評定給予傾斜照顧,但“關系”的存在仍讓他們的權益難以保障。一位不愿意留名的鄉村老師表示:“評職稱、競爭市里的優秀時,新來的同事憑關系得到了,我沒得到,這讓誰的心不涼呢?”
看得見的未來是留住鄉村教師的關鍵
近年來,國家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教師工資收入,著力提高鄉村教師生活保障。但與廣大教師的現實需求相比,仍有改善空間。
2012年,教育部等五部委《關于大力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底部攻堅”的概念,強調要特別關注鄉鎮以下的村小、教學點 的師資建設。要真正建立農村教師隊伍良性發展的機制,一方面需要通過強化省級統籌,大幅度提高農村教師待遇;另一方面,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因地制宜地解決 條件艱苦的邊遠農村小規模學校的教師補充問題。例如,能否打破學歷限制,通過培訓當地的初高中畢業生,培養本地化的鄉土教師?由于現在的大學畢業生、特崗 教師仍然難以下到村小、教學點,能否招募長期志愿者,實行高工資、有限期的教育服務,而不是要求他們在貧困農村貢獻一生?能否采取“簡易學校”的標準,在 那些小規模學校主要提供語文、數學的教學?顯而易見,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的不僅是資源,主要是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勇于改革的精神。
目前我國中小學實行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崗位績效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四部分組成,其中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為基本工資。 基本工資執行國家統一的政策和標準,城鄉、地區之間差別不大,但績效工資、津貼補貼、社會保障等輔助性工資差距巨大。因此,在基本工資制度短期內不會發生 大的變化的情況下,關鍵是要加大績效工資、津貼補貼、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力度。
專家認為,要逐步建立以省級統籌為主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保障機制,將地方基層政府負擔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的責任逐步上移至省級人 民政府,可以盡可能保證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的穩定來源。省級政府可以在全省范圍內按國家統一規定的教師編制標準制定全省統一的績效工資標準,由省級 財政全額負擔。各個縣市可高于省級標準,其超出部分,由縣市財政負擔。這樣做,應該說不僅不會對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待遇產生管得過死的弊端,反而有利于 在全省范圍內為中小學教師創造一個大體相近的工資福利條件,從而有利于艱苦邊遠地區教師隊伍的穩定和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特別說明:由于各方面情況的不斷調整與變化,中國碩博人才網所提供的所有考試信息僅供參考,敬請考生以權威部門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