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我省工會組織在團結動員廣大職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上,載體更豐富、貢獻更突出:廣泛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活動,年均參賽企業5.2萬家,累計參賽職工3000多萬人次;累計建立市級以上創新工作室4000多家,取得較大創新成果2萬多項,年均創效達30多億元。
五年來,我省工會組織在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上,制度更健全、作用更凸現:全省簽訂集體合同6.8萬份,涵蓋企業13.5萬家、職工759萬人,建會企業建制率保持在85%以上;職代會和廠務公開制度實現國企全覆蓋,百人以上非公企業達到85%以上。
五年來,我省工會組織在竭誠服務職工群眾上,體系更完善、幫扶更精準:通過送溫暖、金秋助學、職工互助一日捐、工會愛心卡救助等活動,累計救助困難職工90萬人次,發放救助金17.2億元。
……
在過去的五年里,全省各級工會組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按照中央、省委和全總的安排部署,以服務大局、服務職工為己任,砥礪奮進,開拓創新,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強化政治引領,團結帶領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我愿像父輩們一樣,做一顆綠色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用我最美的青春,為塞罕壩精神代言、為綠水青山代言、為新時代務林人代言……”8月22日,河北省木蘭圍場國有林場管理局職工程李美經過層層選拔躋身全國12強,登上“中國夢·勞動美——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國職工演講比賽總決賽的舞臺,與全國職工分享了她和父親兩代人始終不忘黨的重托,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在塞罕壩萬畝荒原上演繹最美青春的感人故事。
“創新教育引領方式,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真正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在職工群眾中入心、入腦,是新時代工會工作的關鍵。”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王曉東多次強調,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誦讀活動等形式深化教育引領,團結帶領全省職工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習宣傳貫徹往實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省總工會在全國率先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職工誦讀活動,在廣大職工中掀起了學習貫徹的熱潮,促進黨的決策部署在職工中落地生根。截至目前,各級工會共組織培訓宣講3.3萬場,推動了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
新時代需要每一個人。聚集起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需要讓職工群眾堅定走中國道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決心,筑牢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近年來,我省各級工會組織著力在廣大職工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做好新常態下思想政治工作,維護職工隊伍團結穩定,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
2017年度“河北大工匠”推選結果揭曉后,省總工會組織拍攝了10名“河北大工匠”的照片,制作成公益廣告,張貼在省會裕華路沿線的公交宣傳櫥窗內。第一代高鐵工人排頭兵張雪松的專心、煉鋼狀元鄭久強的專注、定瓷技藝傳承大師龐永輝的專業……精彩而勵志的故事吸引著市民駐足觀看。
為讓“工匠精神”深入人心,黨的十九大召開后,省總工會、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聯合舉辦“工匠精神”進校園、進課堂、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系列活動,集中宣傳了80多位典型人物的先進事跡,展示了河北工人階級在高質量發展中表現出的“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滋養工人階級的時代氣質,大力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以期培養和造就更多工匠人才為改革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河北各級工會組織不遺余力。
踐行新發展理念,組織動員廣大職工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走進太行山高速施工現場,巨型機械在山間隆隆作響,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數以萬計的建設者正在抓緊推進工程進度;在河北曲港高速,綿延90多公里的建設現場,推土機、壓路機、強夯設備馬達轟鳴,土方車輛來回穿梭,交叉作業有條不紊,“大干60天勞動競賽”在這里如火如荼地開展……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近年來,我省各級工會組織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重點工程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項目制管理為模式,大力開展工業強省“十百千工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等勞動競賽;根據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開展節能減排勞動競賽等;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冬奧會籌辦等,開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建設、大氣污染防治、先進裝備制造業、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基礎設施建設等勞動和技能競賽。
多種形式的勞動和技能競賽中,參賽企業年均達到5.2萬家,累計參賽職工3000多萬人次,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凝聚了智慧和力量。活動中,各級各單位始終將技術創新和職工素質提升放到首位,引導職工立足一線崗位、解決一線問題,激發職工學技術、練技能的熱情。據不完全統計,近3年來,通過開展勞動技能競賽和技術創新活動,征集職工合理化建議66萬多條,實現職工技術革新6828項、發明創造3428項、獲得專利2788項;總結推廣先進操作法2萬多項,實現經濟效益5億多元。
2015年,省總工會在全國“十二五”示范性勞動競賽交流會上作經驗介紹。2017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勞動和技能競賽被全國總工會確定為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同年7月在我省召開了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啟動大會。
同時,我省工會聚焦全省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求,積極開展了崗位練兵、技術攻關、發明創造和技能大賽等活動,先后舉辦了京津冀職工創新成果展、職工技術創新交流活動和全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展演活動,全省創建市級以上創新工作室近4000家,10家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總數居全國第一,取得較大創新成果2萬多項,綜合創效30多億元。
實現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的引領。企業技術創新,不僅是研發人員、技術人員的事,一線技師、普通職工同樣可以大有作為。
以職工素質優化升級,為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供動力,我省工會不遺余力。
積極開展農民工“求學圓夢行動”學歷提升教育工作。聯合省教育廳、省考試院為農民工單獨開設招生報名、考試錄取和授課教學的綠色通道,組織引導有志學習成才的農民工實現大學夢,共有符合條件的269名農民工參加學歷提升考試。
不斷加大組織去產能、調結構、治污染企業轉崗職工就業培訓和心理咨詢培訓力度,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去產能、調結構、治污染企業轉崗職工的思想引導、轉崗安置、就業培訓工作,省總工會針對下崗轉崗職工開展了電工、汽修、焊工、面點師、保育員、保安員等專業的技能提升培訓,對300名符合條件的轉崗職工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組織100名工會干部開展心理咨詢培訓,為下崗轉崗職工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唐山、張家口等市總工會也相繼開展相關培訓。
同時,省總工會投入100萬元為全省職工開通“河北工會電子職工書屋閱讀系統”,職工可以享受上萬種圖書期刊和有聲讀物的免費閱讀;整合工匠技能類圖書資源,開設了“河北工匠閱讀學院”閱讀專區。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233家,各級職工書屋示范點3150家,組織職工參加各類培訓教育近70萬人次。
著眼高質量發展,我省工會通過技能大賽,選樹了一大批行業、職業和工種技能領軍人物和先進典型,讓懂技術會創新的職工的人生更加出彩。其中,連續舉辦了七屆河北省“金牌工人”選樹活動,70名“金牌工人”、700名“能工巧匠”帶動了近百萬名職工成為技師、高級技師等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金藍領”。
今年初,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省總工會推出了激發勞動熱情、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提升勞動者素質等多個內容的“10項措施”,組織廣大職工為助推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措施已經明確,今后,我省將廣泛開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職工技能大賽。省總工會將重點圍繞鋼鐵、石化、食品、紡織服裝等優勢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大數據與互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高端裝備制造等1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確定了30個緊缺工種、重點工種,3年內逐年輪次開展省級職工職業技能大賽。
積極搭建職工創新創造平臺,著力創建一大批職工創新工作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省、市兩級工會建立了職工技術創新導師隊伍,開展訂單式培訓和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技術咨詢和創新指導。根據規劃,5年內,我省將實現省市兩級創新工作室數量翻番,省級創新工作室發展到800家以上,市級創新工作室發展到8000家以上。省總工會每年將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一批省級以上創新工作室攻關項目。
此外,我省還將建立省職工技術創新成果網上展示交流平臺和網上河北工匠學院,聘請國家級大國工匠和河北大工匠傳授技藝技能。
緊盯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切實增強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團公司,每隔一段時間,公司工會都會有一份特殊的“通知”發向各基層工會。在集團各級工會干部心里,它是一份“服務指南”;在職工眼里,它像一份“家書”,字字包含溫馨。
在峰峰集團工會的一份“特殊通知”中這樣寫道:本著“普惠、節儉、務實、滿意”的原則,經過審核,篩選出10項有推廣價值的服務職工精品項目,現予以推介。通知如下:定期為職工縫補工作服,為井下職工粘補膠鞋……
通知中還包括建立應急藥箱,保障職工健康;為職工義務理發等8項內容。將各基層工會服務職工的舉措進行梳理、遴選、集納,把最受職工們歡迎的內容變成全公司各二級單位工會的共同行動——一份份暖心的特殊“通知”就這樣發出了。
滿足職工多樣化需求,做職工最需要的事,峰峰集團工會的做法是我省工會全心全意服務職工的一個縮影。
五年來,我省工會正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把“工會是職工娘家人”這句話落在實處。
——加強陣地建設,著力構建服務職工群眾網絡體系。堅持以職工為中心,將資金資源向基層一線傾斜,各級工會投入1.5億元,在全省95%的縣(市、區)建立了示范型或達標型縣級職工服務中心,支持建設了1247個“愛心媽媽小屋”、421個“環衛職工工間休息室”,工會服務職工的體系更加完善。
——創新開展創業就業扶持專項行動。面對化解產能任務重、職工安置難的實際情況,2016年在全省范圍內針對有創業愿望、創業能力的困難職工進行創業扶持,并把扶持對象重點向化解過剩產能中的困難職工聚焦。專項行動實施3年來,省市縣三級工會共投入創業扶持資金6838萬元,通過小額貸款貼息、無息借款、物資支持等方式,扶持創業項目1962個,直接幫助萬名職工實現就業。困難幫扶實現從“輸血式”生活救助型幫扶向“造血式”開發型幫扶轉變。
——精準幫扶持續發力。立足全省扶貧脫貧攻堅大局,盡工會所能,協助黨政做好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我省工會更加突出精準幫扶、更加注重制度保障、更加注重政策銜接。職工互助一日捐累計募集資金9.6億元,參加活動職工2234萬人次,救助職工20萬人次。困難職工尿毒癥患者腎透析專項救助項目累計救助職工約9760人,發放救助資金約3896萬元。非工傷意外傷害和家庭財產火災損失兩項免費保障累計救助554名職工,發放救助金793.5萬元。“助學育才千人計劃”資助貧困學生2544人次,發放助學金724.05萬元。
——推動符合低保條件的困難職工納入政府社會救助體系兜底,對因患大病等原因造成生活特別困難、5年內無力擺脫現狀的極困職工,由省總工會通過“工會愛心卡”定期直接發放救助資金,確保他們的基本生活。目前已累計救助職工14921人,發放救助金3928.77萬元。
——普惠化服務使職工切身感受到“入工會、得實惠”。立足職工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需求,我省工會在全省開展了以“河北工會會員卡”為載體的普惠化服務工作,聯系社會力量為持卡會員提供幫扶救助、法律咨詢、金融理財、文體娛樂等多元化、專業化、社會化的優惠或免費服務。到去年底,共發卡751萬張,洽談簽約優質商家4000多家,全省通惠項目達到305個。
建立健全維權服務機制,切實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職工根本利益
“現在職工中練瑜伽的人數逐漸增多,有職工反映,是否可以成立一個瑜伽協會,并解決職工練習瑜伽的場地問題?”
“目前我們已經成立了乒乓球、籃球、騎行等10個協會,也都實現了有組織、有安排、有設施、有場地。我們也注意到了瑜伽練習者增多的情況,目前正在協調場地,預計一周內就能確定。”
日前,在唐山市中信重工開誠裝備有限公司一間會議室內,針對職工的需求,公司負責人給予了肯定的答復,話音未落,現場就響起一片掌聲。如今在唐山市,這樣的場景每個月都會在不同企業上演。
“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探索訴求表達、矛盾調處、權益保障鏈條,我省逐漸形成職工權益維護新機制。
目前,我省在建會企業建立“職工與企業經營者溝通協商”機制,與省高院建立勞動爭議糾紛訴調對接制度,堅持多年、持續實施職工法律援助,使職工有問題能反映、有矛盾能化解、有困難能解決,以柔性方式做好勞動矛盾預防化解工作,以法律救濟途徑建設職工維權無縫銜接鏈條,增強職工的安全感、獲得感。目前,全省共有1.3萬多家企業建立健全了溝通協商機制,預防化解勞動爭議案件1.1萬多件。近兩年,全省工會實施法律援助1161件,為2869名職工挽回經濟損失8548.45萬元。
加強法治建設和制度建設,我省工會切實履行源頭維護職能,實現職工權益的“大維護”。
——工會參與立法工作走在全國前列。五年來,由工會提請并全程參與、配合制定出臺了《河北省農民工權益保障條例》《河北省企業民主管理條例》《河北省企業集體協商條例》《河北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等4部地方性法規和1部《河北省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政府規章,涉及職工勞動報酬、民主管理、法律監督和農民工、女職工等特殊群體等多個方面,彰顯了工會組織源頭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作為與擔當。
——健全向黨委請示、報告工作制度,切實加強黨對工會維權工作的領導。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工會改革要求,進一步健全省總工會向省委請示、報告重要工作制度,切實做到職工隊伍重大情況、工會重要工作第一時間向省委請示、報告。指導督促全省各級工會建立完善向同級黨委請示報告重要工作制度,不斷完善黨建帶工建機制,主動爭取把工會組織建設納入黨建總體格局,和黨建一并部署、一并考核。
——普遍建立縣級以上政府與同級工會聯席會議制度,將涉及職工利益、工會工作的重大問題及時提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省總工會每年通報各地聯席會議制度落實情況。
——積極參與和促進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設,加強縣級以上工會與人社部門、工商聯、企業家協會等組織的溝通聯絡,把勞動關系方面涉及職工利益的問題,推動納入三方機制研究解決的重點議題。協助政府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情況進行監督。
——貫徹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維護職工學習權發展權。深入實施“河北省職工現代職業素質提升工程”,充分利用工會院校、科研院所、專業機構及網上“河北工匠學院”、工匠人才培訓基地、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職工書屋等平臺和陣地,廣泛組織開展職工職業技能培訓、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轉崗職工創業就業培訓。我省還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工人培訓中的主體作用,結合生產經營和技術創新需求,制定技術工人培養規劃和培訓制度。積極推行職業技能培訓專項集體合同,企業職業技能培訓落實情況向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報告并納入廠務公開內容。聯合有關部門督促企業嚴格按照規定提取教育培訓經費,確保用于一線職工教育培訓的比例不低于60%。
同時,我省加強法治思維和法治建設,為工會依法履職提供法治保障。在全國率先實現縣級以上工會普遍建立工會法律顧問制度,覆蓋全省11個設區市和157個縣級總工會,為工會依法治會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全國率先制發了《河北省工會信訪工作實施辦法(試行)》,全面規范信訪流程,引導職工依法表達利益訴求。實施《河北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條例》,實現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全覆蓋,保障廣大職工勞動經濟、民主政治、精神文化權益落到實處。
此外,我省工會加強企業民主管理,深入開展民主管理進私企活動和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示范單位創建活動,促進職代會建設制度化、規范化,保障職工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據悉,到2022年,我省已單獨建會的國有和集體及其控股企業、事業單位職代會建制率和企(廠)務公開建制率將動態保持在95%以上,10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職代會建制率和企(廠)務公開建制率動態保持在85%以上。
我省還推動將工資集體協商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政府有關部門工作考核,建立以職工“知曉率、參與率、滿意率”為導向的集體協商質效評估體系,全面開展集體協商質效評估,增強職工對集體協商的獲得感和認同感。目前,全省簽訂綜合集體合同6.8萬份,覆蓋企業13.5萬家,覆蓋職工759萬人,建會企業集體協商建制率保持在85%以上;全省簽訂工資專項集體合同6.62萬份,覆蓋企業13.22萬家,覆蓋職工745萬人,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8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