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的兩會“關鍵詞”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正在北京召開。關于兩會,青年大學生有哪些期許?假如他們是兩會代表委員,將提出哪些建議?本期校媒版,邀請大學生講講身邊的故事,聽聽他們的心里話。
“頭腦發達”之外,我們還應“四肢發達”
每周二和周四的17點50分,我總會準時站在北京體育大學的公共健身房門口——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斗”。18點,傳達室的阿姨一揮手,我們這一大群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像餓虎撲食一樣沖進去,晚到一丁點兒,可能就搶不到跑步機了。這間健身房建筑面積超過一萬平方米,跑步機超過五十臺,健身需求很高的教職工和學生總能輕易地把它填滿。
健身房不開門的時候,我們的健身熱情也絲毫沒有消退。在我的寢室,每天下午都會出現這樣的對話——“今天是在屋里跳健身操還是下樓跑步”“今天天氣還不錯,我們去操場跑步吧”“今天不想下樓了,我們在寢室里鍛煉吧”……
但這樣的現象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有。大概是因為在體育類院校讀書,我看到了大家高漲的運動熱情。其實,有些大學生對運動健身興趣比較低,有高校為了倡導學生強身健體,要求學生每個學期必須完成一定的鍛煉量,還需要用“打卡”等方式做記錄。部分同學一開始不想“打卡”,但鍛煉了一段時間,也開始享受各種形式的體育運動。但有部分同學對學校提倡的運動依然“不感冒”,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部分學生甚至想出代跑操、代打卡的“生意經”,還有“搖手機神器”“計步神器”的涌現。
為了防止有學生鉆空子,一些高校又推出各種新的考核制度,不愿鍛煉的學生卻依然能想出新的應對方法。本來是一件好事,卻成了學生和學校“斗智斗勇”的斗法場。
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體育鍛煉在一些人眼中是一種“負擔”。本科生每年都要進行的體測還會成為一些學生吐槽的“槽點”。
一些大學生從小到大只重視學習成績,很少關心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他們把認真上課、好好考試看作評價學霸的指標,但不免吐槽學校的日常鍛煉考核指標、吐槽體測項目。
可是,一個800米都跑不下來的人,又怎么可能有足夠的體力和精力,去圓滿地完成所謂“重要的事”呢?
誠然,我們可以討論學?己说倪\動方式是否合理,也可以討論體測的項目有沒有更加科學的可能性,但大學生的體質需要增強這一點,不容置疑。
體測是督促大學生運動的一種方式,學校要求學生日常鍛煉更是鞭策學生增強體質的直接辦法。與其在20歲出頭就抱怨自己脫發、失眠、肥胖,不如在最好的年華把最好的體質留住,為奮斗的青春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根“豆芽菜”頂不住一顆充滿思想的頭腦。少年強則國強,四肢和頭腦都發達的大學生越多,年輕人工作中突發疾病、猝死的悲劇性新聞才能越少。身體是自己的,大學生應當從自身出發,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如何培養大學生的運動興趣,也是全民健身相關領域專業人員應當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喜歡健身的大學生,我建議體質測試制定相對豐富的形式和相應的標準,讓大學生能以自己擅長和喜歡的形式完成測試;同時建議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全民健身配套設施和場地的建設,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區;高校在鼓勵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也應提供更加充足、多樣的場地,鼓勵學生以自己喜好的方式參與足量的體育鍛煉。在此基礎之上,相關部門可以在政策制定層面,將體育參與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核,制定合理標準,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學生。
作為祖國未來棟梁,在“頭腦發達”之外,我們還應“四肢發達”。
李婉葉鶴
期待青年農業創業土壤更肥沃
2014年4月,我開始在山西農業大學大學生創業園創業,主要從事溫室大棚草莓、西紅柿、圣女果等果樹種植與銷售等。
學校的農學院有自己的農業實踐基地,每年學院的學生會自己找項目、組建團隊,將自己項目寫成計劃書去參加項目評比會。項目通過之后,學校會給學生劃分五畝地,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操作。大一時,我在實踐基地種地黃,成效不錯,還獲得了“創業優秀個人獎”,這讓我倍感鼓舞。
為了積累經驗,我常利用假期去各大農業公司實習。我了解到,種植經濟作物需要農業技術,而這也恰恰是農民所缺乏的。
當時我就萌生了一個想法,我要去學習、鉆研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業技術,當我有一定能力之后,就把自己的技術總結出來,打包成一整套系統去做技術推廣。
大三時,我參加了學校開辦的創業實踐班。學校除了請老師講一些實踐知識,也會邀請一些青年創業者和成功的企業家來做分享。我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通過相互溝通、交流,我們組成一個團隊,在學校的幫助下承包溫室大棚,真正開始了我們的農業創業道路。
當時父母一聽說我要創業,急了。他們是老老實實的農民,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辛辛苦苦供我上大學,就是為了讓我走出大山,脫離土地。而我卻又一頭扎進了土地里。創業園區周圍很多居民也是農民,看到我們種作物的時候也會開玩笑:“喲,怎么大學生也來種地了?”
從學校到創業園區有十公里的路,我和團隊要坐20分鐘的公交,再步行3公里才能到達。走在路上,我和團隊邊走邊討論自己的定位:如果只是種地,我們所做的事沒有任何意義。
我覺得,做健康農業的推動者和技術的推廣者,才是大學生回歸土地的意義。
和農民相比,大學生種地有什么優勢呢?剛開始我們經驗不足,的確不如農民。但我們肯學,我們每天至少有10小時泡在溫室大棚里,向當地有經驗的農民、老師請教草莓種植的方法,了解草莓的生長環境、施肥周期。農民用十多年積累的經驗,我們用了一年多就已經基本掌握了。作為農大的學生,我們還能用專業知識結合實際操作,在產品品質上追求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
創業課的老師談到創業者應該具備什么素質時,強調最多的是很強的心理素質。創業這條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特別是大學生創業,經驗、技術還都很青澀,一些書本上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實際操作的時候可把我們難倒了。
第一年種植草莓時,病蟲害的防治就讓我們愁得不得了。一開始,在農藥的選擇上,我們盡量少用或者不用化學農藥,對物理防控一竅不通的我們,成本高的生物農藥是首選。當時遭遇草莓的白粉病爆發,遠看是紅彤彤的一片,近看草莓上卻有很多腐爛或者是白毛,我們不得不把病果全部摘除扔掉。通過在網絡上查找關于防治病蟲害的資料,詢問指導老師、周圍技術員以及有種植經驗的農民,我們后來總結出屬于自己的植保方針——以防為主,綜合防治。
從第一年不賺錢,到第二年收支平衡,再到第三年的正式盈利,溫室大棚的承包數量也從一個擴大到三個、四個、五個。2017年,我們成立了屬于自己的公司,也沒有忘記當初“技術推廣”的目標,不僅在外地學習新型的草莓栽培方式,也積極帶動校內的大學生參與農業實踐,基地每年接待的大學生就超過500名。
我希望有更多大學生加入農業創業隊伍。農業生產本身是個基礎行業,它的投入成本高、周期長、見效慢。每個農作物都像是我們的孩子,需要我們精心去照料。對大學生農業創業而言,我們不單純是將自己的作物拿出去賣,更多的是科研的投入,引進新品種。這決定了農業創業前期成本是非常高的,況且農業還是個精細的活兒,也許中午有一小時忘了開風口,精心培育半年多的苗子就都活不成。對年輕的創業者來說,農業創業薄利潤、大風險、投入精力高,都是阻礙創業項目發展的因素。
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一直很大,未來我期待有更多針對性的政策。比如能有一些項目申請機制,通過項目申請的小型科技創新型、生態型農業創業,能得到一定力度的專項支持,讓青年農業創業者有機會加入一些項目的建設,獲得更多交流與產出成果的機會。
王東明
讓大城市的實習生有個住處
對希望到大城市打拼的大學生來說,去一線城市實習是難得的鍛煉機會,但實習期間的住宿問題卻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我的一位朋友在一座一線城市實習,她通過中介平臺租了一套三居室中的一個單間。突然有一天她告訴我,她的“家”被拆了。我一驚——原來她租的房是兩居室,客廳被改造成了一個隔斷臥室,不符合管理要求。
我的很多朋友都曾在大城市實習,由于還沒畢業,他們沒有經濟來源,同時也不愿意問家里人要錢,覺得不好意思;有些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朋友,囊中羞澀,大中介平臺的房租不起,隔斷房、城中村、群租房便成了無奈之選。而選擇這種地方,就面臨著隨時居無定所的風險。
現在一線城市的就業機會多,尤其是北上廣,成為在校大學生實習攢經驗的不二之選。正因如此,解決短期住宿成了剛需。一些租房中介看中在校大學生沒有豐富的社會經驗,人心難辨,對于租房事宜也不夠了解,會在租房合同上“做手腳”,或者在退租時找借口扣留押金。還有“黑中介”被曝光以各類明目額外收取租戶服務費、管理費等,大學生一不留神就會掉進“租房坑”。
有一次,我陪一個同學去看房,本來在網上看好的房型和照片到了實地就完全變了樣。中介說,原本看好的那間房太搶手,還沒等到去看就租出去了。于是,這個中介就在未與我們溝通的情況下帶我們去看其他房源。
這種情況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我雖然就在自己家所在的城市實習,但由于我家離實習單位較遠,自己也需要租房。找房期間,有好幾次加了“房東”的微信后,才被告知是中介,并非房東或轉租者;又或者聯系后才得知,我要看的那間房已經被租出去了,然后順理成章地被推薦其他的房源。
這可能是房屋中介的一種營銷模式。雖然對我來說沒什么損失,不過多跑了幾趟腿,上了幾次當——但那些在大城市急需“落腳地”的朋友們,一次又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費用,心力交瘁。
躲過了“中介坑”就安然無事了嗎?當然不是。我的大學室友曾在一座一線城市實習過四個月,和所謂的“二房東”合租一室。總共十一二平米的房間,除了一張床、衣柜和一條過道,沒有別的空間。房子隔音很差,隔壁房間什么聲音都能聽得一清二楚。就這樣的住宿條件也需要每人均攤1500元的月租。
因為是“二房東”,兩人只是象征性地擬了一份合租合同。誰知,才過了三個月,對方就提出要和一位朋友同住,讓她要么搬走,要么就自己承擔每月3000元的房租。出于兩人沒有簽署有效的合同,并且也來不及搬走,她只能自己交了3000元的房租一個人住。因為不是和中介辦理的正規租房手續,最后那個月她過得心驚膽顫。
去年,多個監管部門聯合出手、重拳打擊租房市場中的違規違法行為,統一整頓很有效果。從在校大學生短租的角度考慮,租房問題依然是大學生想到一線城市實習的阻礙。我希望政府能出臺一些有關大學生實習短租的福利政策,滿足大學生在一線城市實習時的租房需求。
從企業的角度,我建議一些有穩定實習招聘計劃的大公司,能給予實習生就近租房補貼。一來就近租房報備公司可以避免誤租“黑心房源”,二是如果公司能和一些租房平臺達成合作,開放一些租房名額供實習生選擇,也省心省力。對于三四線城市,能直接提供實習生住宿則更佳。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實習生在租房問題上的精力消耗,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房租開支,比如實習生專屬低價租房、免押金等等福利。目前,一些租房平臺已經推出了畢業生租房福利。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用人單位能為大學生提供優惠政策,比如設立統一的實習生公寓,面向實習生開放住宿申請,同時避免設置過高的“準住門檻”。
劉俞希
互聯網空間可以變得更加干凈安全
網絡空間沒那么簡單。
常有媒體報道網絡騙局事件,一些大學生往往不以為意。有一次,騙局就發生在我身邊。
我的一位大學室友家里不富裕,他平時生活很節儉,無論是吃飯、洗衣、購物,他處處都想著如何節省開銷。學校為他發放了貧困補助,加上他父親打工賺錢,他的學習生活倒也沒遇到什么困難。他盼望著學有所成的那天,自己賺錢,減輕家里的負擔。
去年暑假開學后的第一次班會上,班主任為我們講述了一位其他學院的女生的受騙經歷。那位女生因為騙子的幾句花言巧語,就直接給騙子轉了幾千元。“這她也能信?”“老師,您說的是真的嗎?”“……”這樣的質疑聲充滿了整個教室。我的室友也只是覺得不可思議,但感覺“這種事情應該輪不到我吧”。
但他在2018年10月某一天晚上的經歷,讓他改變了看法。
那天他下自習回到寢室正在休息時,一條聊天軟件上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表哥,你微信上有錢嗎?我這個月生活費不夠了,轉點給我吧!
他先是一驚,表弟經常和他聊天,但從沒找他借過錢,此前也沒說過自己缺錢,警惕先占據了他的大腦。但他發現另一個聊天軟件上也有表弟的留言,同樣是借錢。即便是被盜號,也不可能兩個號同時被盜吧?他覺得有“雙重保險”,應該沒什么問題。雖然他當月生活費只有700元,但因為關心表弟,他把自己攢下的1200元轉給了表弟。
表弟仍不滿足,說要1800元才夠,還讓他問問別的室友有沒有錢?此趯嬍易⒉话、支支吾吾的樣子,我們便上前關心。了解情況后,我讓他趕緊電話聯系他表弟,這一聯系才發現,他表弟的兩個聊天軟件賬號都被盜了,借錢的“表弟”正是騙子。
后來雖然我們立刻報警,但現在網絡詐騙多為團伙作案,騙人轉賬和實際收款的可能不是同一個人,他們使用的IP地址也隨時更換,很難捕捉到騙子的真實信息和地址,所以被騙的錢很難追回。好在學院老師幫忙,給了他補助,解了燃眉之急。
冒充身份類詐騙、購物類詐騙、利誘類詐騙、校園網貸詐騙等事件每學期都有發生,網絡環境的復雜讓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雖然學?傇诓粩嗟匦v、提醒,媒體也在用各類實際發生的案例警示大學生,一些大學生卻還是缺乏防范之心,只要不是親身經歷過,總覺得網絡騙局離自己很遙遠。
大學生作為剛剛能較為自主地掌控個人財產的群體,正是不法分子瞄準的一大目標。大學生對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意識亟待提升。從學生層面出發,我們不應對網絡詐騙和信息安全充耳不聞,而應主動了解網絡詐騙手段和途徑;注重個人信息保護,不泄露個人隱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不輕信他人。此外,若是發生了這類事件,要有保存證據的意識,并及時維護自己的權益。從學校層面出發,除了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宣講,學校還可以建立防詐騙應急機制,當有學生真正遇到問題時,在學生維權方面提供專業的幫助和指導,幫助學生盡可能及時地減少損失。從網絡監管部門層面出發,面對大數據環境下更加技術性、隱蔽性的詐騙手段,有必要進一步健全網絡監管法規,責令可能涉及信息和財產安全的企業、單位、組織提升數據安全保護措施。一些網絡平臺在注冊時需要實名認證,這不失為保護網民信息的一種方式,但也有一些不法平臺借機獲取網民身份信息。相關監管部門需出臺認證標準,并向網民科普得到什么樣認證的平臺可以要求網民實名,并具備信息保護的能力,減少網絡平臺信息泄漏的可能,保護網民信息和財產的安全。
龍泠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