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輕第六屆優秀人才暨創新成果表彰大會12月30日召開。會上,對4名杰出貢獻獎、21名突出貢獻獎獲得者、11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12對優秀師徒、20名優秀青年人才和22項創新成果進行了表彰,啟動了第六周期名師帶徒活動和第四周期一輕工匠、一輕專業領域帶頭人。
兩年來,北京一輕將高端培養、市場導向、制度創新、大膽使用,貫穿人才工作的全過程,涌現出一大批忠誠擔當、業務精湛、成績顯著的優秀人才,為北京一輕改革調整、轉型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突出實績標準,建立了“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選人用人機制。調整交流81人次、提拔使用26人次。注重優化結構、增強活力,班子配備和梯隊建設更加合理。運用掛職等方式,讓年輕干部在基層一線、關鍵崗位、重要項目中磨練意志、鍛煉本領。一批責任擔當意識強、綜合能力素質好、改革攻堅干勁足的優秀年輕干部走上了領導崗位。
突出市場導向,在三家企業進行了職業經理人的探索實踐。建立和完善了黨管人才與市場選聘相結合、分類考核與正向激勵相結合、加強管控與大膽放權相結合的體制機制,營造了有利于職業經理人充分發揮作用和才能的良好環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管理經驗。加強分層分類指導貫穿于教育培訓全過程,累計培訓領導干部908人次,培訓年輕干部109人次。以新穎的課堂管理模式、教學方式和組織形式,將黨性教育、理論教學和能力展示有機融合,提升了干部的理論素養、知識水平和能力本領。
在抓好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同時,北京一輕還持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大力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兩支隊伍建設。以發展戰略為導向,規劃兩支隊伍建設布局;以集團化管控為核心,搭建人才培養架構和體系;以職業培訓為抓手,夯實兩支隊伍建設;以多種渠道為保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人才項目為依托,創新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通過聘任首席專家和首席技師,發揮高端引領作用;加強博士后工作站管理,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舉辦技師研修和高研班,帶動行業交流發展;開展名師帶徒活動,發揮高技能人才傳幫帶作用;深化崗位練兵比武,推動全員素質提升;承辦職業技能競賽,挖掘優秀技能人才;試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探索技能人才培養新途徑;建立以培訓規劃為統領、培訓需求為依據、培訓實施為抓手、培訓效果為目標的培訓體系,兩年來培訓近9500人次。
目前,北京一輕擁有4家北京市級首席技師工作室,2家成功申報國家級大師工作室。杜艷紅首席技師工作室完成29個新品的開發和上市,榮獲食品工業科技進步優秀新產品獎。首席專家承擔的科研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博士后工作站申請科研項目9項、申請專利13項。連續開展了五個周期的名師帶徒活動,師徒總數達到672對。作為全市五家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單位之一,99名學員順利通過考試,取得了職業資格證書和畢業證書。
堅持創新驅動,激發內生動力
兩年來,北京一輕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目標,大力推進科技進步,提升品牌綜合競爭力,取得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體現較高技術水準和良好經濟效益的創新成果。獲得國家、省市各類獎勵30余項,累計申請專利335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68項。大豪科技獲工信部第二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冠軍企業。紅星股份公司產品連續獲得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大金獎、金獎。
創新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形成了以一輕研究院為核心,以企業技術中心為基礎,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打造了一輕智庫平臺,開通了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一輕控股品牌商標系統和智能專利檢索分析系統。目前擁有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高新技術企業12家。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新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近兩年累計投入5.29億元,培育了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產品。累計新產品投產959項,形成銷售收入52.22億元。秉承需求牽引、技術推動原則,一輕產業扶植培育基金成效初顯。信息化支撐集團管控和企業經營的水平不斷提高,打造了大豪科技智能云服務平臺、一輕食品集團電商平臺、京紙集團漿紙行業電商平臺三大電商平臺。一輕食品集團電商平臺發展了12萬個客戶端。
品牌戰略實施取得新成果,形成了六個中國馳名商標、四個中華老字號、一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十二個北京市著名商標、八個北京知名品牌和五個北京老字號的品牌發展格局。義利、北冰洋、紅星、星海、金魚等一批老字號、知名品牌煥發了新生機,迎來了新發展。大豪、紅星、北冰洋等品牌走出國門,揚名海外。
北京一輕控股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志民在會上表示,我們堅持把人才軟實力和科技硬實力作為推進一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和不竭動力,加快動能轉換、培育增長板塊、厚植發展優勢,推動北京一輕綜合實力的整體躍升。蘇志民說,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我們將聚焦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科技領軍人才、一輕工匠等核心人才建設,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完善激勵機制,堅持物質激勵、精神激勵、事業激勵相結合,形成充分體現人才價值、支持人才成長、充滿活力的激勵保障機制。我們將從體制機制入手,建立科研成果與產業集團對接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落實用好北京一輕產業扶植培育基金,引導企業培育重要技術、新型商業模式、新興業態和重點新產品開發項目,進一步增加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推進完善一輕研究院技術創新平臺建設,提升重點專業研發能力、中試能力、科技資源整合及創新能力,加強院企間、企業間交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為一輕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