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穩就業政策面臨的諸多矛盾,是周期性、結構性與體制性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需要反周期性政策與結構化改革綜合施策。要發揮財政政策促進就業的乘數效應,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創造崗位持續增加,深化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就業能力,優化勞動力市場宏觀調控保障就業穩定。
有效防范規模性失業風險、促進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當前我國積極就業政策的兩個重要著力點。然而,當前我國的就業矛盾更多是結構性的,使得積極就業政策的貫徹落實存在一定障礙,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就業結構性矛盾的來龍去脈,從而為促進就業提供更好的對策參考。
就業結構性矛盾有深刻的結構性根源
首先,勞動力需求的結構性變化是導致就業結構性矛盾產生的根源。經濟發展總是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變化,即使勞動力需求總量沒有明顯下降,經濟結構變化帶動經濟行業部門間勞動力需求結構性調整,也會導致結構性失業問題。原因在于,現代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變化總是由技術進步和創新所推動,新經濟新產業和新商業模式的出現,對已有就業崗位造成了一種創造性破壞效應,新創造就業崗位的信息成本和技能再培訓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勞動力的產業間再配置。
其次,勞動力供給的結構性變化也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來源。勞動力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動態平衡,是確保宏觀就業總體穩定的根本前提。但是,勞動力供給呈現著不同的城鄉、區域、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的結構,當城鎮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勞動者的年齡結構與受教育程度結構成為勞動力供給結構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老齡化程度加深與教育供給結構失衡相交織,由勞動力供給側引發的就業結構性矛盾會更加突出。
另外,勞動力市場功能發揮是否順暢,也是導致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重要因素。作為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制度安排,勞動力市場不僅要在勞動力轉移就業中發揮決定性的信號作用,還要在保障失業者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激勵未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青年人口加強人力資本積累等方面發揮作用。一個運轉穩定、配置有效的勞動力市場,能夠降低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匹配摩擦,能夠為失業者提供兜底的失業保險金,能夠激勵潛在的勞動力提升參與勞動的能力,從而緩解就業結構性矛盾。
我國就業結構性矛盾的主要表現
一是傳統行業中的傳統工作崗位加速流失與勞動力再配置進程緩慢之間的矛盾。突出表現在傳統行業中的勞動力轉移安置進程緩慢,傳統行業中的中低學歷勞動者向新經濟部門的轉移就業進程緩慢,傳統行業中的社保關系承續性轉接難度較大。需求不足導致產能利用率下降,自然壟斷型企業產生了大量的隱性失業工人,必須要實現勞動力的轉移和增效。
二是作為高技能勞動力的大學畢業生供給結構穩定與需求升級之間的矛盾。突出表現在當前我國大學生培養體系對勞動力市場的周期性變化缺乏快速響應能力,以及對結構性突變缺乏自適應調整能力。大學畢業生的供給體系與需求體系的主導力量不同,由公共財政經費支撐的大學生供給缺乏彈性,而由市場力量所主導的需求充滿競爭且靈活多變。在經濟周期性因素驅動下,大學畢業生的供給與需求波動規律各不相同,導致大學畢業生的供給與需求存在一定不匹配。早期需求不足所產生的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逐漸轉化為供給側無法適應需求結構轉型的就業難,導致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
三是新興產業行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與人才供給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突出表現在“三新”經濟具有研發密度高、投資集中、創業生存競爭激烈等特點,引起新經濟技能需求和供應匹配造成的結構性矛盾,以及新經濟對勞動力需求前景的不確定不穩定性對就業帶來的結構性挑戰。新興行業對就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技能要求較高,而這些高技能普遍是通過干中學和在職培訓積累起來的,難以通過學校的專業學習積累。由于技術密集型工作崗位一般具有較強的技能專用性,因此新興行業所需要的專業性技能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本投資風險,進一步抑制了勞動者的技能培訓積極性。
反周期性政策與結構化改革綜合施策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穩就業政策面臨的諸多矛盾,是周期性、結構性與體制性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因此,要緩解我國面臨的結構性就業矛盾,需要反周期性政策與結構化改革綜合施策。反周期性政策是保持經濟增長穩定在目標區間,為結構性改革創造空間;結構性改革措施是消除未來持續增長面臨的障礙,為反周期性政策的再平衡創造條件。
一是要發揮財政政策促進就業的乘數效應,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和創造崗位持續增加。要注重降低企業創造新工作崗位和穩定原有就業的稅收負擔,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保持經濟主體增加生產、擴大投資和消費的活力。要提高地方政府專項債的發行效率,更好地發揮專項債在三大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促進規模化就業和綠色就業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深化人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就業能力。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人才資源已經上升為經濟發展中的第一資源,這要求我們進一步深化人才供給側改革,不斷提升勞動力的就業能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首先,要持續推進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深化高校招生和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引導高校加快急需緊缺人才的專業化培養體系建設。其次,要加快職業院校專業和人才培養能力升級換代,提升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第三,要以失業保險存量資金為基礎構建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勞動力轉移的職業技術技能教育成本補償機制,以勞動力轉移帶動勞動力密集型制造業的加速轉型。
三是要優化勞動力市場宏觀調控保障就業穩定。從勞動力市場功能的角度看,經濟周期性因素會通過勞動力市場的人力資本積累和配置功能失調而放大結構性就業矛盾。勞動力市場功能存在的結構性缺失和價格粘性,導致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產生結構性的不匹配,加劇結構性失業。因此,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必須要配合勞動力市場宏觀調控。首先,要進一步完善勞動力市場宏觀調控政策體系,更好地發揮勞動力價格、市場準入、創業補貼、社保繳費率等政策工具組合,完善勞動力市場宏觀調控體系。其次,要充分用好用足現有就業促進政策,統籌城鄉兩個勞動力市場,把拓展農民工就業空間與穩定城鎮就業有效結合起來。另外,要加強對就業吸納能力強、雇傭規模大的大型企業就業與失業的精準監測與實時監控,增強防范規模性失業的預見性。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育與開放經濟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