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本市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迅速反應、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在確保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全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促進疫情面前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戰‘疫’期間,勞動監察員也在逆行。我們努力一些,再努力一些,就能更好地守護企業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北京市勞動保障監察總隊負責人這樣說。
快速統一口徑
戰“疫”執法有“準繩”
倡導勞動者通過網絡、電話和二維碼方式進行投訴,相關證據材料可以通過郵寄方式提交;各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要確保接待窗口有人接待,舉報投訴電話有人接聽,系統分辦的舉報投訴及時立案辦理;因隔離治療、醫學觀察、居家隔離等原因,未能及時投訴的,扣除隔離治療、醫學觀察、居家隔離期后,違法行為發生在兩年以內的,應當依法查處……早在1月31日,市勞動保障監察總隊就向各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下發了統一口徑,明確了疫情防控期間勞動監察工作的相關事項。
疫情防控期間,圍繞防疫、復工、返崗等事項,國家層面、市級層面相繼出臺政策。為督促企業遵守特殊時期的政策要求,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本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主動應對、快速行動、全面把握、梳理政策,圍繞嚴格落實有關政策、引導勞動者理性維權、相關法定期限的特殊處理、加大監察執法力度、加強預警監測、強化應急處置、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等幾方面,對各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進行指導。
與此同時,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還聯合司法系統,以問答形式編輯了《疫情相關案件答復建議手冊》,涵蓋疫情防控期間需要掌握的勞動關系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等內容,統一了疫情防控期間工資待遇等有關問題的監察執法口徑。
統一口徑的推出使各區防疫期間開展勞動監察工作有了“準繩”,保證了勞動監察行動的規范性和一致性。
引導維權
既主動發力又主動發聲
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直奔基層……2月7日,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來到位于豐臺區的一地鐵建筑工地,實地了解企業復工情況,檢查疫情防控期間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權益保障工作。
除了“四不兩直”方式的檢查,自1月31日起,市區兩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就開始摸底排查全市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返京復工情況,全盤掌握開復工項目、復工人數以及工資支付情況等內容,督促建筑施工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復工計劃和防疫措施,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全市重點建設項目有序推進和施工企業農民工有序復工。
一方面是主動發力,“走出去”加強監督檢查;另一方面是主動發聲,“廣而告之”溫馨提示。
“已經到達北京的務工人員要主動向居住地所在社區(村)及單位報告,并按規定進行14天體溫檢測和觀察……如果有權益需要維護,可以撥打12333熱線電話和勞動保障監察舉報投訴電話,也可以登錄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官網或掃描勞動保障維權二維碼舉報投訴……”2月8日,《致來京務工人員的一封信》通過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官微以及報紙、網絡等媒體向社會發出。
《致來京務工人員的一封信》既有對來京務工人員疫情防控、權益維護的暖心提醒,也有對用人單位的細致要求,“用人單位要按照國家及本市疫情防控期間的有關文件規定依法用工,通過銀行轉賬等方式支付工資,不得聚集人群現場發放。”同時,這封信還通過勞動監察員的手發放到建筑施工企業,送到農民工身邊。截至目前,《致來京務工人員的一封信》已在全市1418個在施工程項目現場張貼,涉及建筑施工企業2759家。
暢通渠道
逆行維權,接訴即辦
疫情防控期間,為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同時又能讓勞動者及時維權“不窩心”,本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大力推行勞動維權“不見面”。 在《致來京務工人員的一封信》中重點向社會公布12345市民服務熱線、12333人力社保電話咨詢熱線、市區兩級勞動監察舉報投訴電話、勞動保障監察維權二維碼、官網、官微等多種維權渠道,并多次、多平臺進行宣傳。
嚴格值班值守,做到舉報投訴電話不漏聽。市勞動保障監察總隊自1月31日起,抽調8名業務骨干輪班在崗接聽舉報投訴電話,為返京務工人員提供相關政策咨詢。鼓勵勞動者通過電話、互聯網等非現場方式舉報投訴維權,相關證據材料通過郵寄方式向相應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提交。同時,每天安排專人分辦轉辦各類線上維權案件,接到的舉報投訴第一時間轉至各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對情況復雜、當事人無法到場的案件開展網上視頻約談。
“對群眾訴求必須及時回應,對舉報投訴必須暢通受理渠道,對反映的問題必須立即協調處置”,市勞動保障監察部門高度重視疫情期間勞動保障監察維權和執法工作,提出了“三必須”的要求,努力做到對問題分類處理,接訴即辦。
2月3日至25日,市區兩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計受理12345及12333派單、維權二維碼、舉報投訴電話2331件,其中涉及疫情影響欠薪案件1718件。辦結并回復已達70%以上,剩余案件也正在調查處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