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持續關注塵肺病農民并致力于塵肺病預防和公共政策推動的公益機構大愛清塵與相關單位共同舉辦“推動解決塵肺病農民問題”線上研討會,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及地方政府代表、專家學者及塵肺病農民代表共同對話,探討解決塵肺病問題的治本之策。在這次研討會上,發布了第6份塵肺病農民調查報告,即《中國塵肺病農民調查報告(2019)》。該報告顯示,有66.01%的塵肺病農民是通過私人勞務關系務工,勞動合同簽訂率很低。其中,有90.04%從未簽訂過勞動合同,90.47%從未參加工傷保險。
“塵肺病目前是一種沒有醫療終結的職業病,一旦患病往往喪失勞動能力,而塵肺病農民無法享受工傷待遇,因缺乏相關社會保障,往往陷入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循環,生活極其困苦。”大愛清塵創始人王克勤說,2019年大愛清塵在全國10省的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在1580個有效樣本中,有27.85%的塵肺病農民處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64%塵肺病農民家庭上年收支差額為負數,處于入不敷出狀態,生活十分窘迫。
依法簽訂勞動合同,繳納工傷保險是每一位職工生命健康的保障。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56條規定,“職業病人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職業病待遇”,第58條規定,“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即塵肺病作為一種職業病,患者依法享受“先工傷,后民事”的保障待遇。而依據當前相關法規,塵肺病人享受工傷待遇的前提是進行職業病診斷及鑒定,而診斷鑒定的前提是需要確定勞動關系,提供職業史。
可是,在現實中企業與塵肺病農民工之間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很低。報告顯示,66.01%的塵肺病農民是通過私人勞務關系務工,90.04%從未簽訂勞動合同。同時,有50.23%塵肺病農民曾在5個或5個以上涉塵單位務工;69.37%主要務工的單位類型為私人小作坊或民營小企業。塵肺病農民從首次從事涉塵工作到發病平均時長達21.03年之久。而農民工的高流動性與塵肺病的晚發性,決定了這一群體難以以現行職業病診斷鑒定要求認定為職業病。而無法認定為工傷,不能享受工傷待遇這一現狀,也是造成大量塵肺病農民因無工傷保障而貧病交加的直接原因。
通過對當前塵肺病預防、保障問題的深入研究,報告還提議修改相關法律法規、建立塵肺病防治專項基金、通過精準扶貧幫助塵肺病農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