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區8個街道,2個拿下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的稱號,6個擁有市級充分就業社區的榮譽,怎么做到的?“基層力量扎實、工作體系完備、各單位齊心協力是關鍵。”虹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蔡正茂如此表示。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就業形勢和勞動關系帶來的不利影響,虹口區緊緊抓住就業“牛鼻子”,積極落實“市28條”、“區16條”等各項政策措施,快速部署、妥善應對,推動減負、穩崗、援企、維權等多措并舉,努力降低疫情影響,化危為機。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虹口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622人,同比下降1.5%,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相關指標以內。
30個“站”構建就業服務“圈”
找工作有難處?去“站”里找人幫忙!
蔡正茂表示,為了持續加強“區—街道—片區”的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發揮職業介紹中心、創客服務中心等服務功能,虹口區多年來共建設了30個社區就業服務工作站,成為排摸重點人群求職需求,提高就業保障精準性的基礎性力量。
就業工作要扎實,基層必須要有抓手。依靠這些“站”,虹口區打造出了“15分鐘就業服務圈”,每個站點覆蓋5至8個居民區,使有需要就業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相應的服務,重點針對社區長期失業青年和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就業援助,不斷做細做實穩就業工作。
不僅如此,虹口區還通過“云上”幫扶,健全高校畢業生信息數據庫,完善對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的動態管理機制,推動“網上”跟蹤管理。推出“云間課堂”、“云端工作室”等,通過線上小班化指導、定期錄制職業指導視頻等靈活方式,提供24小時線上職業指導服務。積極轉變公共招聘模式,大力推廣各類線上招聘活動,推出“就業主播”等新型招聘服務。
“目前,虹口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蔡正茂表示,截至5月,虹口城鎮登記失業人數7622人,同比下降1.5%,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相關指標以內。各街道累計開展各類招聘活動90場,服務686人次;提供招聘崗位372個,達成用工意向274人。公共招聘網線上發布崗位604個,參與應聘人數1670人,錄用206人;認定就業困難人員861人,安置658人,規定時間安置率達100%。
精準施策全力援企穩崗
崗位從哪里來?源頭多在于企業。因此穩就業,首先就得先穩企業。
“今年以來,疫情對廣大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和沖擊。”虹口以“輸血”、“換血”、“造血”為診療方法,精準施策給予全力幫扶。
首先,“輸血”扶持一批。通過積極落實市、區相關扶持政策,細化穩崗補貼、企業線上培訓補貼等相關政策,制作圖文講解,通過“B站”、抖音、人社微信公眾號發布、企業微信群轉發等途徑進行廣泛宣傳,提高政策的知曉度,擴大政策的覆蓋面。
截至5月底,失業保險穩崗補貼累計撥付1.19億元,惠及5904家企業;穩就業補貼預審通過229家企業,涉及金額約767萬元。
其次,“換血”過渡一批。疫情期間,虹口區努力搭建橋梁平臺,主動排摸企業需求,促進企業間的用工余缺調劑,探索以靈活用工的方式紓解企業用工難題,促進人力“換血”。有效促成羅森便利與新旺餐飲、順風餐飲等企業協商解決用工問題。
不僅如此,“造血”激活一批。虹口區依托中小微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公共服務平臺,鼓勵疫情防控期間未能及時復工的企業停工不停訓,以技能培訓“造血”,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積極落實線上職業培訓補貼新政,并做好跟蹤指導服務,減少企業后顧之憂。截至5月底,線上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通過審核企業172家,涉及員工4.1萬人次,補貼金額約2200萬元。
要讓創業如同“星星之火”
在虹口,每一個大型的創意園區內,都一定會有創業者的工位。虹口要讓創業者如同“星星之火”,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政府相關扶持得以“燎原”。
為了更好地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減輕初創企業負擔,虹口區近日又推出最新創業扶持政策,政策內容涵蓋創業者關心的房租場地、貼息支持、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優秀創業企業獎勵等,扶持對象包括還未注冊的意向創業者和已經注冊的創業企業,首次創業可一次性補貼8000元。
今年疫情以來,虹口區從上至下都高度重視就業工作,集思廣益齊心協力,積極出臺新政適時調整完善公共創業服務模式,從社保、房租、創業貸款貼息等方面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打造創業服務“升級版”。依托線上渠道,宣傳企業減負以及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各項政策措施,引導創業者通過自助經辦平臺申請各項創業補貼政策。
此外,虹口區還通過各街道和各創業孵化基地,重點宣傳初創期創業社保補貼、房租和工位費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各項扶持政策,惠及更多符合條件的創業組織,進一步促進初創期的小微企業發展,使創新創業成為擴大就業的“增長極”、改善民生的“助推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