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領域的任何有形或無形的限制性因素,都會影響求職者求職之路的順暢,甚至會影響“保居民就業”任務的完成。
“就業政策建議——您來提,我來應”,6月24日至7月31日,人社部聯合人民網通過《領導留言板》平臺,面向公眾征求就業政策的意見建議,重點圍繞清理對就業創業的不合理限制、取消涉及就業創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以及破解就業創業中的堵點痛點難點等問題開展。活動發起后的5天時間,收到網友留言1600余條,其中不少網友的建言和“專業限制”這個關鍵詞有關。
“土木工程巖土與地下工程方向不屬于土木工程專業”“郵政系統招考不包括物流管理專業”“學校自設專業沒有納入專業目錄”……一些因為專業限制被堵在求職路上的網友,在留言板上留下這樣的期盼:專業描述能不能明確一些?可否根據實際情況盡快更新專業目錄?專業目錄的名單能否更全面?等等。這些期盼是對求職狀況的真實反映,更是對清除求職“路障”的急切呼吁。
因為專業描述不全面、專業名稱不完全一致,而無緣報考公務員或者難以跨入心儀職業門檻的現象,不時出現。這與我國高校專業設置名錄與招聘單位根據人社部門列明的專業名稱不同步,用人單位機械理解專業名稱而不深入審查專業的關聯度有關。
比如,一些高校在設置專業時,有的按照大類劃分,有的在大類專業下設多種細分專業,這些細分的專業并沒有及時與人社部門的招聘專業目錄對接,有關部門也沒有給出一個大類下包含若干細分專業的解釋性說明,而招聘單位則要嚴格按照人社部門列明的專業目錄確定報考專業要求。名稱上的不一致、專業上的不對應、執行上的剛性要求,導致招聘單位與求職者之間在專業上的錯位,客觀上形成了對正常求職、就業的隱形限制。
事實上,類似的就業領域的隱形限制因素不止于此,還有一些故意曲解政策或者規避政策而導致的同樣問題。比如,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列明要求大學本科學歷,卻不認可一些通過“專升本”取得本科學歷的人員。再比如,一些用人單位在招聘條件上盡管沒有性別要求,但注明“同等條件下男性優先”,這給性別上的就業隱形限制留下了后門。
在“放管服”改革的推動下,相關部門不斷深化就業市場的全面準入和負面清單制度,取消了許多就業準入門檻,公平就業越來越得到彰顯和保障。然而,在一些地方,明顯的就業限制得到了清理,而一些隱形就業限制因素依然不同程度存在。一個部門出臺政策中的就業限制逐步取消了,但不同部門或系統之間因政策交叉、不兼容而導致就業限制的清理,并沒有同步跟上。像專業限制導致的就業障礙,如果人社部門、教育部門能夠信息共享,同步更新或者清理專業名稱不一致現象,對專業描述執行同樣的認定標準,“郵政系統招考不包括物流管理專業”之類的現象應該就不會發生。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百姓的飯碗,一頭連著經濟的發展。就業領域的任何有形或無形的限制性因素,都會影響求職者求職之路的順暢,甚至會影響“保居民就業”任務的完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各地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需要在法規政策上以及實際執行中,全方位發力;促就業舉措應出盡出,需要政府部門提供更多的資源和服務,打破限制就業的各種條條框框,為更多人提供平等的、更寬泛的就業機會。
